在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地铁、轻轨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然而,随着运营时间的延长,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问题逐渐显现,给乘客安全带来潜在威胁。其中,“对重轮异响”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故障表现,往往被忽视,但实际上,它可能是轨道系统中存在严重隐患的信号,甚至可能是列车脱轨事故的前兆。因此,正确认识对重轮异响的成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对于保障轨道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在电梯系统中,对重轮是电梯曳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通过钢丝绳与电梯轿厢连接,起到平衡轿厢重量、减少电机负荷的作用。而在轨道交通系统中,虽然“对重轮”一词并不常见,但类似结构广泛存在于列车的悬挂系统、转向架以及制动装置中。特别是在列车的轮对系统中,每一个车轮都通过轴承、轴箱与转向架相连,形成一个复杂的动力传递与支撑结构。当这些部件出现异常时,往往会产生异响,即所谓的“对重轮异响”。
对重轮异响的产生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轴承磨损或损坏:轴承是支撑车轮旋转的关键部件,长时间运行后,若润滑不良或密封不严,容易导致轴承磨损或损坏,从而在运行中发出“咔哒”、“嗡嗡”等异常声音。
轮轨接触不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接触状态直接影响运行平稳性。若车轮踏面磨损不均、轨道不平顺,或轮缘与轨道间隙过大,都可能造成异常振动与噪音。
紧固件松动:列车运行中,各种螺栓、销轴等紧固件长期受到振动影响,可能出现松动现象。松动部位在列车高速运行时会发生撞击,产生异响。
制动系统异常:部分异响来源于制动装置,如制动片磨损、制动盘偏摆等,也可能在列车减速或停车时发出异常声响。
异物进入:沙石、金属碎屑等异物进入轮对与转向架之间,也可能造成摩擦异响。
虽然异响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列车即将脱轨,但如果长期忽视,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识别对重轮异响需要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与技术手段:
听觉判断:经验丰富的检修人员可以通过列车运行时的声音特征,初步判断异响来源。例如,连续的“咔哒”声可能来自轴承,而间歇性“哐当”声则可能源于紧固件松动。
振动分析: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对列车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利用频谱分析技术识别异常振动频率,从而定位故障点。
红外热成像检测:轴承磨损或异常摩擦会导致局部温度升高,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快速发现潜在故障点。
定期检修与更换:建立科学的维护周期,定期对轮对、轴承、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检查与更换,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
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列车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提前预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快速扩展,对列车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国内外多个城市已开始推广“智能运维”系统,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全天候监控。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地铁线路已部署了“车辆状态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并分析列车运行数据,一旦发现异响或异常振动,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提示检修。
此外,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多项标准与规范,加强对轨道交通设备的监管力度。例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规程》中明确规定,列车在每次进站时应进行基础状态检查,发现异响必须立即排查,确保安全运行。
对重轮异响看似微小,实则关乎列车运行安全。它可能是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的信号,也可能是潜在脱轨风险的前兆。在城市轨道交通日益繁忙的今天,唯有高度重视每一个异常信号,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无论是运营单位、检修人员,还是每一位乘客,都应增强安全意识,共同守护出行之路。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