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荷载要求提高?老梯结构根本扛不住
2025-08-27

近年来,随着地震频发,建筑安全问题愈发受到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地震活跃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修订和提升建筑规范,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这一背景下,地震荷载的设计要求被大幅提高,成为建筑设计和结构评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量上世纪建造的老旧电梯结构,却难以承受这些新的地震荷载标准,成为建筑安全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地震荷载。地震荷载是指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及其附属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不仅包括水平方向的剪切力,还包括垂直方向的拉压力和扭转力。在现代建筑规范中,地震荷载的计算已趋于精细化和动态化,考虑了地震动的加速度、频率特性、建筑自重、结构刚度等多个因素。而这些新的计算方法和更高的安全系数,使得新建建筑的抗震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然而,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建成的老旧电梯结构而言,这些新标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的建筑设计更多地关注功能性与经济性,而对地震荷载的考虑相对粗略,甚至在某些地区完全未纳入设计范畴。例如,老式电梯井道多采用砖混结构或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缺乏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如剪力墙、抗震缝、延性节点等。此外,电梯导轨支架、机房设备基础等关键部位的设计强度也普遍偏低,无法满足现行规范对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旧电梯结构还面临材料老化、腐蚀、疲劳等问题。钢筋锈蚀、混凝土剥落、连接件松动等现象在许多老楼中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在日常使用中或许尚可勉强维持,但在地震发生时,极易引发结构失效,进而导致电梯设备坠落、卡阻甚至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除了结构本身的问题,老旧电梯系统的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也难以适应现代地震应急响应的要求。现代电梯在设计时通常配备有地震传感器、自动归层停靠、紧急电源切换等安全功能,能够在地震发生时迅速响应,将电梯停靠在最近楼层并开门释放乘客。而许多老电梯则缺乏这些关键的安全机制,一旦地震来袭,乘客可能被困在轿厢内长达数小时甚至更久,救援难度极大。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相关部门和建筑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老旧电梯的抗震升级问题。一方面,应尽快对辖区内老旧电梯进行全面排查,建立详细的档案和风险评估体系;另一方面,应制定科学的改造计划,分阶段推进抗震加固工程。对于确实无法通过改造满足新规范要求的电梯,应果断予以淘汰或更换,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当然,老旧电梯的抗震改造并非易事。它不仅涉及技术难题,还牵涉资金、产权、住户配合等多重因素。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业主单位和物业公司积极参与改造;同时,也可以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专业机构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形成可持续的更新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抗震材料和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也为老旧电梯改造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使用高阻尼隔震支座、安装电梯运行状态远程监控系统等,都能有效提升电梯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应急响应能力。

总之,地震荷载要求的提高是保障建筑安全、提升城市韧性的必要举措。而在这一过程中,老旧电梯结构的问题不容忽视。只有正视现实、科学应对、多方协同,才能真正实现“防震于未然”,让每一部电梯都成为安全可靠的垂直交通工具。

18176983777 CONTACT US

公司: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玉林市玉容路茂林段南侧二幢10号二楼

Q Q:127056320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桂ICP备2025063860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17698377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