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车主对油品的选择也变得愈发重要。然而,近年来,由于部分不法商家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油品,导致大量车辆主机受损,维修费用高昂,给车主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山寨油品”,通常是指未经正规渠道生产、销售,质量不达标,甚至完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润滑油或燃油。这些油品往往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但其潜在的危害却远超人们的想象。尤其在润滑油领域,劣质油品不仅无法起到应有的润滑、清洁、冷却作用,反而会加速发动机内部磨损,甚至直接导致主机损坏。
主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以及使用寿命。而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极为复杂,内部零件高速运转,摩擦产生的热量极高,这就要求润滑油必须具备良好的抗氧化性、粘度稳定性和清洁分散性。如果使用了劣质油品,这些性能都无法满足,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发动机积碳严重、活塞环卡滞、气缸磨损等问题,最终导致主机报废。
一位来自广东的车主李先生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悲剧。他在一次日常保养中,因图便宜选择了某电商平台上的“特价机油”,结果不到三个月,车辆就开始出现动力下降、异响不断等问题。送修后,维修师傅拆开发动机发现,内部已经出现严重磨损,活塞环断裂,气缸壁划伤严重,主机几乎无法修复。维修费用高达5万元,接近新车价格的一半。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案例并非个案。据某汽车论坛统计,近一年来,全国范围内因使用劣质油品导致主机损坏的投诉量同比上升了30%以上。许多车主在发现问题后,往往难以追溯油品来源,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只能自掏腰包承担高昂的维修费用。
为什么山寨油品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其利润空间巨大。正规品牌的润滑油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质量检测,每一个环节都需严格把关,成本较高。而一些黑作坊则通过使用劣质基础油、添加剂不达标甚至不添加的方式,大幅降低成本,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销售,吸引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监管难度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山寨油品销售渠道隐蔽,很多通过网络平台、小型修理厂甚至流动摊贩进行销售,给市场监管带来了很大挑战。虽然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但受利益驱使,仍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面对这一问题,专家建议消费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警惕:
一是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油品。尽量在品牌授权门店、4S店或正规电商平台购买,并查验产品包装、防伪标识,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二是关注油品包装细节。正规品牌油品包装印刷清晰、瓶身无毛刺、油液颜色通透(通常为淡黄色),气味不刺鼻。而劣质油品包装粗糙,油液颜色浑浊,甚至有刺鼻异味。
三是定期检查车辆状况。如果发现发动机噪音变大、动力下降、油耗上升等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正规维修点进行检查,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四是提高维权意识。一旦发现所购油品存在质量问题,应保留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必要时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汽车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维护保养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油品选择上,切勿贪图便宜而忽视质量。使用劣质油品,表面上节省了成本,实则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对油品市场的监管,完善追溯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消费者的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油品质量的认知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山寨油品”对车辆主机的伤害。
唯有消费者、企业与政府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安全、健康的汽车用油环境,保障每一辆汽车都能在高质量的油品呵护下,稳定运行,安全出行。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