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电梯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环节,电梯保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近期曝光的“广西菱王电梯保养内容偷工减料”事件,再次敲响了行业警钟。该事件不仅暴露出部分电梯维保单位在执行保养标准时存在严重漏洞,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存在盲区。为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电梯保养的关键内容与监督要点,提升整体电梯安全管理水平。
首先,电梯保养的核心内容应当严格依照国家标准执行。按照《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2-2017)等相关规定,电梯的维保工作包括半月保、月保、季度保、半年保和年保等多个周期。每一周期都有明确的检查项目与技术要求。例如,半月保应重点检查曳引机运行状态、制动器动作是否灵活、门锁装置是否可靠;月保则需对电梯导轨、限速器、缓冲器等关键部件进行细致检查;年保更是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电梯整体运行安全。
但在“广西菱王电梯”事件中,部分维保人员被曝存在未按周期保养、伪造保养记录、遗漏关键检查项目等问题。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行业规范,更严重威胁了乘梯人的生命安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维保企业为降低成本,压缩维保时间与人员投入,甚至存在“以换代修”“以记录代实际”的违规操作。这种现象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的小区或老旧楼宇中尤为常见。
要有效杜绝此类问题,必须从多个层面加强监督与管理。首先,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电梯维保单位的抽查频率,重点检查维保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维保人员的专业资质。通过调取电梯维保电子记录、实地核查维保过程、比对系统登记信息等方式,形成闭环监管机制。
其次,建立电梯维保信用评价体系也十分必要。可将维保单位纳入信用档案,定期公布其服务质量、投诉处理情况及违规记录。对于存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行为的企业,应依法依规予以严厉处罚,包括暂停其维保资质、纳入“黑名单”等,从而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
同时,物业单位作为电梯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应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物业应定期组织对电梯运行状况的巡检,核实维保单位的作业记录,并鼓励业主参与监督。可通过安装电梯运行监控系统、设置维保公示栏等方式,提高维保工作的透明度,确保维保过程可追溯、可核查。
此外,技术手段的应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监督效率。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电梯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过人脸识别或指纹打卡系统,确保维保人员按时到岗并完成规定作业;借助区块链技术存储维保记录,防止数据篡改,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在具体监督检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总的来说,电梯安全无小事,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广西菱王电梯事件的曝光,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电梯维保工作的规范性与严肃性。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技术手段、压实主体责任,才能真正构建起电梯安全运行的坚实防线,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