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运行的噪音,为什么在井道中部和两端有所不同?
2025-11-17

电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运行的平稳性与安静程度直接影响着乘客的乘坐体验。在日常使用中,许多人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当电梯轿厢在井道中部运行时,噪音相对较小,而接近顶层或底层时,噪音却明显增大。这一现象看似细微,实则背后涉及机械动力学、声学传播以及结构共振等多方面的物理原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噪音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曳引机的运转、钢丝绳与导轨之间的摩擦、轿厢与对重系统的运动振动,以及空气在井道内流动产生的气流噪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人们所感知到的电梯运行声音。然而,不同位置的噪音差异,关键在于井道结构和振动传递路径的变化。

当电梯轿厢处于井道中部时,上下空间较为均衡,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相对稳定,空气流动较为均匀,因此气动噪声较低。同时,此时轿厢所受的张力分布也较为对称——曳引钢丝绳从机房延伸下来,经过轿厢顶部的滑轮连接到对重系统,整个系统的力学状态趋于平衡。这种平衡减少了因张力突变引发的振动,从而降低了机械噪声的产生。

相比之下,当电梯接近顶层或底层时,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接近顶层为例,随着轿厢上升,对重系统逐渐下降至井道底部附近。此时,对重侧的钢丝绳长度缩短,而轿厢侧的钢丝绳则被拉长。这种不对称的绳长分布会导致系统刚度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振动频率的偏移。更重要的是,在极限位置附近,导向装置(如导靴)与导轨之间的接触压力可能发生波动,尤其是在加减速阶段,容易产生周期性的撞击或摩擦声。

此外,井道本身的声学特性也在起作用。井道可以被视为一个狭长的封闭管道,具备一定的共振特性。当电梯在中部运行时,声波在上下两个方向传播的距离较长,能量容易被井道壁吸收或扩散,不容易形成驻波。而当轿厢靠近顶部或底部时,声源与边界之间的距离缩短,反射声波与原始声波更容易发生干涉,可能在某些频率上形成共振放大效应,使得人耳感知到的噪音显著增强。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缓冲器和限位开关的存在。在井道的最上端和最下端,通常安装有机械或液压缓冲器,用于防止轿厢越程造成事故。即使在正常运行中未触发这些装置,其附近的支撑结构仍可能成为振动的集中点。特别是当电梯减速停靠时,制动系统会产生瞬时冲击力,这部分能量通过导轨和支架传递到井道结构,引发局部振动并辐射出低频嗡鸣声。由于两端结构更为复杂,附加部件较多,振动模态更加丰富,因而更容易产生可闻噪声。

还有一点值得提及的是空气压缩效应。当电梯高速运行至井道末端时,尤其是上升过程中,轿厢前方的空气被迅速压缩,形成短暂的高压区。而在接近顶部时,这一压缩空气无处释放,只能通过缝隙向上排出,产生“呼啸”或“轰鸣”声。类似地,在下行到底层时,轿厢下方的空间迅速减小,空气被挤压并通过底坑通风口排出,也可能引发气流噪声。这种现象在高层建筑中尤为明显,因为运行速度更高,空气动力学效应更强烈。

综上所述,电梯轿厢在井道中部运行时噪音较小,而在两端噪音增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机械系统的动态不平衡、导轨接触状态的变化、井道声学共振、结构振动传递路径的差异,以及空气动力学效应等。要有效降低此类噪音,除了优化设计如采用减振导靴、改进钢丝绳材质、增加隔音材料外,还需在安装调试阶段精确调整导轨直线度与间隙,并合理设置加减速曲线,以减少瞬态冲击。

随着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电梯噪音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性能,也为未来智能楼宇中静音电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18176983777 CONTACT US

公司: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玉林市玉容路茂林段南侧二幢10号二楼

Q Q:127056320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桂ICP备2025063860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17698377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