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日常使用体验和生命财产安全。菱王电梯作为国内知名的电梯品牌,始终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认可。然而,在实际维护与安装过程中,仍有可能因操作不当引发设备损伤,其中“轴承配合表面损伤”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围绕一起典型的案例展开分析,探讨此类损伤的成因、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规范操作加以避免。
近期,某项目在对一台菱王电梯进行例行检修时,技术人员在拆卸曳引机的过程中发现主轴轴承的配合表面存在明显划痕与压痕,部分区域甚至出现金属剥落现象。经专业工程师现场勘查与分析,初步判断该损伤并非由长期运行磨损所致,而是由于拆卸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所引起。这一发现引起了项目团队的高度重视,也再次敲响了电梯维保作业规范化的警钟。
轴承作为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承担着支撑旋转轴、减少摩擦、保证平稳运行的重要功能。其与轴或轴承座之间的配合属于精密机械配合,通常采用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要求极高的加工精度与装配工艺。一旦配合表面受损,轻则导致轴承运转噪音增大、振动加剧,重则可能引发轴承早期失效、轴系偏心,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整机停运或安全事故。
那么,为何拆卸过程会导致如此严重的损伤?根据现场调查,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未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拆卸是造成损伤的直接原因。正确的做法应使用液压拉马或感应加热器等专业工具,均匀施力将轴承从轴上退出。而实际操作中,维修人员为图省事,采用了锤击和撬棒强行拆卸的方式。这种粗暴操作极易使外力集中在局部区域,导致轴承内圈与轴颈之间产生滑动摩擦或挤压,从而在配合面上留下划伤、凹陷等永久性损伤。
其次,缺乏必要的润滑与保护措施也是重要因素。在拆卸前,应在轴与轴承配合面之间涂抹适量的润滑油或专用拆卸油,以减少摩擦阻力。同时,对于裸露的轴颈部分,应使用软布包裹或安装保护套,防止意外磕碰。但在本次事件中,这些防护步骤均被忽略,进一步加剧了损伤风险。
再者,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也是深层次原因。电梯维保是一项技术性强、责任重大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一些小型维保单位或临时外包队伍中,存在未经系统培训即上岗的现象,导致对设备结构理解不足、操作流程不规范,最终酿成事故。
此次事件虽未造成重大运行故障,但已暴露出当前电梯维保环节中存在的潜在隐患。为此,菱王电梯迅速响应,组织技术团队对相关项目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向所有合作维保单位下发《关于规范轴承拆装操作的技术通知》,明确要求:
此外,菱王还加强了对客户单位的沟通与技术支持,提供现场指导服务,帮助提升一线维保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在新出厂设备中逐步推广智能化监测系统,通过振动、温度等参数实时监控轴承状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
值得强调的是,设备的安全不仅依赖于制造质量,更取决于后期的维护管理水平。一次看似微小的违规操作,可能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无论是电梯制造商、维保公司还是使用单位,都应树立“细节决定安全”的理念,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侥幸心理。
总之,轴承配合表面损伤虽属个案,却具有普遍警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绝不能牺牲规范与安全。只有每一位技术人员都秉持专业精神,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才能真正保障电梯长久稳定运行,守护每一位乘客的出行安全。菱王电梯也将持续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为智慧城市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