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城市建筑中,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重要工具,其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出行体验。广西菱王电梯作为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电梯品牌,在广西及周边地区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然而,近期不少用户反馈,部分广西菱王电梯在每次断电后都需要进行重新寻址操作,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使用效率,也引发了对设备可靠性的担忧。经过技术分析和现场排查,这一问题很可能与电梯控制系统中的编码器存在密切关联。
所谓“断电后需重新寻址”,指的是电梯在遭遇停电或电源中断后恢复供电时,无法自动识别轿厢当前所处的具体楼层位置,必须通过系统自检、慢速运行至特定位置(如顶层或底层)进行位置校准,即“寻址”过程。正常情况下,具备良好记忆功能和位置保持能力的电梯系统应在断电前记录当前位置,并在通电后迅速恢复运行,无需重复定位。而频繁出现此类问题,说明电梯的位置信息未能有效保存或读取,这正是编码器功能异常的典型表现之一。
编码器是电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负责实时监测电动机转子的旋转角度与速度,并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主控板,从而精确计算出轿厢的实时位置。目前主流电梯普遍采用旋转编码器,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种类型。其中,绝对式编码器能够在断电后仍保留位置数据,配合后备电源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实现“断电不丢位”;而增量式编码器则需要依赖持续计数,在断电后会丢失位置信息,必须重新寻址。
据技术人员反馈,部分广西菱王电梯早期型号采用的是增量式编码器,这类设计在成本上更具优势,但在应对突发断电场景时存在明显短板。一旦市电中断,编码器无法持续记录位置变化,主控系统便失去了参照基准,只能在恢复供电后执行寻址程序,以确保运行安全。这种设计虽然符合基本安全规范,但在频繁停电或多雷雨天气的地区,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此外,即便某些机型配备了绝对式编码器,若编码器本身存在硬件老化、信号干扰或接线松动等问题,也可能导致位置数据无法正确写入或读取。例如,编码器内部的电池电量耗尽(用于维持断电期间的数据存储),或者编码器与主板之间的通信线路受潮、氧化,都会造成“假性失位”,使系统误判为需要重新校准。这类问题在潮湿多雨的广西地区尤为常见,环境因素进一步加剧了编码器的故障风险。
从维护角度来看,电梯维保单位在日常巡检中往往更关注曳引机、门系统、安全钳等机械部件,而对编码器这类电子元件的检测相对薄弱。许多维保人员缺乏专业仪器对编码器输出信号进行波形分析,仅凭经验判断是否“正常工作”,容易遗漏潜在隐患。长此以往,小问题逐渐演变为系统性故障,最终表现为反复断电后寻址的现象。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对于仍在使用增量式编码器的老旧电梯,应考虑升级为带掉电记忆功能的绝对式编码器,或加装独立的位置记忆模块,提升系统的抗断电能力。其次,加强对编码器及相关电路的定期检测,包括检查编码器安装是否牢固、连接线缆有无破损、屏蔽层是否完好、接口有无氧化腐蚀等。同时,利用专业诊断工具读取编码器反馈数据,确认其信号稳定性与准确性。
此外,电梯制造商也应优化控制系统软件逻辑,在断电恢复后增加智能判断机制,避免不必要的寻址流程。例如,可通过备用电源短暂维持控制板运行,保存最后位置信息;或结合平层开关状态快速估算轿厢位置,减少寻址时间。对于新建项目,则应优先选用具备高可靠性编码系统和断电保护功能的电梯配置,从源头规避此类问题。
综上所述,广西菱王电梯在断电后频繁需要重新寻址的问题,虽不直接影响安全性能,但反映出其在位置检测系统设计或维护管理方面仍有改进空间。编码器作为关键传感元件,其稳定运行直接决定了电梯的智能化水平与用户体验。只有通过技术升级、规范维保与科学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电梯运行的高效、平稳与可靠,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心、便捷的垂直交通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