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电梯平层不准确,请检查轮槽磨损影响
2025-10-30

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核心工具,其运行的平稳性、安全性与舒适度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日常体验。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少物业管理单位和维保人员常会接到“电梯平层不准”的反馈——即电梯轿厢停靠楼层时,轿厢地坎与楼层地坎之间存在明显高度差,严重时甚至需要乘客抬脚或迈步才能进出,不仅影响通行效率,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面对此类问题,除了常规检查控制系统、编码器、平层感应器等电子元件外,一个容易被忽视但极为关键的因素便是曳引轮轮槽的磨损情况

电梯的曳引系统是驱动轿厢上下运行的核心部件,其工作原理依赖于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曳引轮上设有多个U型或V型轮槽,每根钢丝绳嵌入其中,通过电机带动轮体旋转,从而牵引轿厢和对重上下运动。当轮槽因长期使用出现不均匀磨损时,各钢丝绳在轮槽中的嵌入深度发生变化,导致各绳受力不均,进而引起轿厢倾斜、抖动,最终表现为平层精度下降。

具体而言,轮槽磨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均匀磨损,即所有轮槽整体变浅,这种情况下虽然会影响曳引力,但通常不会造成明显的平层偏差;另一种则是不均匀磨损,即部分轮槽磨损严重而其他轮槽相对完好。这种情况最为危险,会导致对应钢丝绳下沉更深,张力减小,而未磨损的钢丝绳则承受更大拉力。这种张力失衡会使轿厢在运行至终端或中间楼层时发生轻微倾斜,尤其在减速平层阶段,微小的姿态变化会被放大,直接影响平层传感器的判断,导致停靠位置偏移。

此外,轮槽的几何形状也至关重要。标准的轮槽角度(如30°、35°或半圆带切口)设计用于确保钢丝绳与轮槽间形成最佳接触角,从而提升摩擦效率并减少磨损。一旦轮槽因磨损变形,例如底部变宽、侧壁变薄或角度改变,钢丝绳在槽内的位置就会发生偏移,造成“爬绳”或“跳槽”现象。这不仅加剧了钢丝绳本身的疲劳损伤,还会在电梯启停时产生振动,干扰平层信号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平层不准确并不总是由电气故障引起。许多维保人员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优先排查编码器读数、平层感应器位置、控制器参数设置等电子系统,而忽略了机械层面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即使控制系统完全正常,若曳引轮轮槽存在显著磨损,依然会导致平层偏差反复出现,即便调整了平层参数也难以彻底解决。

因此,在排查电梯平层不准问题时,应建立一套系统的检查流程。首先,观察轿厢进出时是否存在门槛高差、倾斜感或异响;其次,检查平层感应器与隔磁板的对中情况及间隙是否符合标准;然后,重点检查曳引轮状态。可通过目视或使用轮槽样板测量各轮槽的深度和形状一致性。若发现某一轮槽明显低于其他槽位,或钢丝绳在静止状态下已陷入过深,即表明该槽已严重磨损,需及时处理。

对于轻度不均匀磨损,可考虑进行轮槽车削修复,即使用专用工具将所有轮槽重新加工至统一深度和角度,恢复其几何一致性。但此操作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执行,并严格控制切削量,避免削弱轮体强度。若磨损过于严重,或轮槽已出现裂纹、变形,则必须更换整个曳引轮,以确保长期运行安全。

同时,为预防轮槽过早磨损,日常维保中应加强对钢丝绳张力的定期调整,确保各绳受力均衡;定期清洁轮槽,防止油污、灰尘积聚影响摩擦性能;并选用与曳引轮匹配的高质量钢丝绳,避免材质过硬或过软造成异常磨损。

综上所述,电梯平层不准确虽看似是控制系统的小故障,实则可能是机械结构隐患的外在表现。轮槽磨损作为影响曳引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将机械检查与电气调试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障电梯运行的精准与安全。物业管理方和维保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巡检制度,将曳引轮状态纳入常规检查项目,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真正实现电梯的高效、平稳、可靠运行。

18176983777 CONTACT US

公司: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玉林市玉容路茂林段南侧二幢10号二楼

Q Q:127056320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桂ICP备2025063860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17698377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