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维修的电梯,往往伴有严重的轮槽磨损
2025-10-30

在现代城市建筑中,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核心工具,承担着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任务。然而,在一些老旧小区或管理不善的楼宇中,常常会出现电梯频繁维修的现象。表面上看,这可能只是控制系统故障、门机失灵或运行异响等常见问题,但深入排查后会发现,许多这类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关键隐患——严重的轮槽磨损。

电梯的运行依赖于多个精密部件的协同工作,其中曳引轮与钢丝绳的配合尤为关键。曳引轮上的轮槽直接与钢丝的品牌接触,通过摩擦力实现动力传递。一旦轮槽出现磨损,不仅会影响电梯的运行平稳性,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成为电梯频繁故障的根源。

首先,轮槽磨损会导致钢丝绳受力不均。正常情况下,每个轮槽的几何尺寸和表面光洁度都经过精确设计,确保钢丝绳均匀分布张力。但当轮槽因长期使用或润滑不足而出现沟槽加深、边缘崩裂或形状变形时,钢丝绳就会在某些位置承受过大的局部压力。这种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会加速钢丝绳的疲劳断裂,增加断股甚至断绳的风险。而一旦钢丝绳出现问题,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便会触发停机,导致突发困人事件或紧急维修。

其次,轮槽磨损会显著降低曳引能力。曳引轮依靠轮槽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轿厢上下运动。当轮槽磨损严重时,其包角减小,接触面积下降,摩擦系数也随之降低。这就意味着即使电机输出功率不变,实际传递到轿厢的动力也会减弱。电梯在启动或制动时可能出现打滑现象,造成平层不准、抖动加剧等问题。为了补偿这种性能下降,控制系统往往会提高电机输出或调整变频参数,从而加重其他电气元件的负担,间接导致接触器烧毁、编码器信号异常等“衍生故障”。

更值得注意的是,轮槽磨损还会影响整个曳引系统的动态平衡。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各根钢丝绳应保持相同的张紧程度。但由于轮槽深度不一,部分钢丝绳会被“挤”向更深的槽位,导致张力失衡。这种不平衡不仅会使轿厢倾斜,影响乘坐舒适度,还会对导轨、导靴以及轿架结构造成长期损伤。维修人员在排查故障时,往往只关注可见的机械松动或电气报警,却忽略了根本原因在于曳引轮本身的状态。

此外,由于轮槽磨损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物业管理和维保单位忽视。很多维保记录显示,技术人员多以“清洁轮槽”“调整张力”“润滑钢丝绳”等方式进行临时处理,而未从根本上更换已劣化的曳引轮。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使得电梯陷入“修了坏、坏了修”的恶性循环。每一次维修看似解决了当次的问题,实则为下一次故障埋下了伏笔。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严重的轮槽磨损已经不仅仅是设备老化的问题,更是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国家相关标准明确规定,曳引轮槽磨损超过一定限度(如钢丝绳直径的1/10或出现明显V型变U型)就必须予以更换。但在实际操作中,出于成本考虑或认知不足,不少单位选择拖延处理,直到发生严重事故才追悔莫及。

要打破这一困局,必须建立科学的预防性维护机制。物业管理方应督促维保单位定期对曳引轮进行专业检测,包括使用样板尺测量轮槽形状、检查钢丝绳嵌入深度、评估表面磨损情况等。对于运行年限较长、日均使用频率高的电梯,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曳引系统评估。同时,应加强维保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对隐蔽性故障的识别能力,避免将复杂问题简单归因为“电气故障”或“软件问题”。

总之,电梯频繁维修并非偶然现象,而是系统性隐患的外在表现。当我们在一次次应对急修电话、更换继电器、重启控制柜时,不妨停下来思考:是否真正找到了问题的源头?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轮槽划痕,或许正是困扰已久的症结所在。唯有正视基础部件的健康状态,才能实现电梯真正的安全、稳定与长效运行。

18176983777 CONTACT US

公司: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玉林市玉容路茂林段南侧二幢10号二楼

Q Q:127056320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桂ICP备2025063860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17698377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