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电梯使用频率显著提升,随之而来的维护与检验工作也愈发重要。在众多电梯安全检测项目中,曳引轮槽磨损是年检过程中必须重点检查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状态直接影响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
曳引轮是电梯曳引系统的核心部件,位于机房内,通过钢丝绳与轿厢和对重相连,依靠摩擦力实现电梯的上下运行。当电机驱动曳引轮旋转时,钢丝绳在轮槽中产生摩擦牵引,从而带动轿厢运动。因此,曳引轮槽的几何形状、表面状况以及磨损程度,直接决定了钢丝绳与轮槽之间的接触质量与摩擦效率。一旦轮槽出现过度磨损或不均匀磨损,将引发一系列安全隐患。
首先,轮槽磨损会导致钢丝绳受力不均。正常情况下,每根钢丝绳应均匀分布在轮槽中,承受相同的张力。但当轮槽因长期使用发生磨损,尤其是出现V型槽底变宽、槽形变形或单侧偏磨时,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滑移或跳动,导致各绳张力失衡。这种不平衡不仅会加剧钢丝绳的疲劳断裂风险,还可能引起电梯运行中的抖动、异响甚至突发性停梯。
其次,严重的轮槽磨损会降低曳引能力。曳引力依赖于轮槽与钢丝绳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和摩擦系数。当轮槽磨损至一定程度,接触面减少,摩擦力下降,电梯在满载或高速运行时可能出现打滑现象。这不仅影响乘坐舒适度,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电梯无法准确平层,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发生溜车事故,威胁乘客安全。
此外,轮槽磨损还会加速钢丝绳的损耗。磨损后的轮槽边缘可能变得锐利或不规则,对钢丝绳造成刮擦和切割作用,导致钢丝断股、绳芯外露等问题。而钢丝绳一旦损坏,就必须更换,不仅增加维保成本,还可能因更换不及时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定期检查轮槽状态,实际上是预防性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的相关规定,电梯年检时必须对曳引轮进行外观检查和磨损测量。检验人员需使用专业量具(如轮槽样板、深度尺等)测量轮槽的磨损深度、角度变化及底部直径,判断是否超出允许范围。通常情况下,当轮槽磨损超过原始尺寸的10%或出现明显沟槽、裂纹、变形等情况时,即视为不合格,必须进行修复或更换。
值得注意的是,轮槽磨损并非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长期运行积累的结果。影响磨损速度的因素包括:电梯的使用频率、载荷情况、钢丝绳材质与张力调整、润滑状况以及安装精度等。例如,频繁启停、超载运行或钢丝绳张力不均都会显著加快轮槽磨损。因此,在日常维保中,除了年检时的重点排查,还应加强日常巡检,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
为延长曳引轮使用寿命,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定期清洁轮槽,清除油污和金属碎屑;二是确保钢丝绳张力一致,避免偏载;三是选用匹配的钢丝绳型号,防止材质不兼容造成异常磨损;四是严格按照厂家技术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必要时对轮槽进行车削修复或整体更换。
总之,曳引轮槽磨损虽为机械部件的自然损耗现象,但其背后隐藏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作为电梯年检的必检项目,它不仅是技术规范的要求,更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防线。只有通过科学检测、规范操作和及时维护,才能确保电梯长期稳定运行,真正实现“安全乘梯、放心出行”。相关单位和维保企业应高度重视此项检查,杜绝侥幸心理,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共同筑牢电梯安全的坚实屏障。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