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运行十年后,您是否定期检测曳引轮槽的磨损情况?
2025-10-3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住宅小区、写字楼还是商场医院,电梯的使用频率极高,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在长期高负荷运转下,电梯各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老化与磨损,其中曳引轮槽的磨损问题尤为关键。特别是当电梯投入使用超过十年后,是否定期检测曳引轮槽的磨损情况,已成为维保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曳引轮是电梯曳引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通过钢丝绳与轿厢和对重相连,依靠摩擦力实现电梯的上下运行。而曳引轮槽则是钢丝绳与曳引轮接触的关键部位,其形状、深度及表面状况直接影响到曳引力的稳定性和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一旦曳引轮槽出现过度磨损,不仅会导致钢丝绳打滑、抖动,还可能引发电梯运行不平稳、平层不准甚至突发停梯等安全隐患。

在电梯运行的前五年,由于设备处于“黄金期”,整体性能较为稳定,许多使用单位和维保公司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日常清洁、润滑和基本功能检查上,容易忽视对曳引轮槽这类隐蔽性较强但影响深远的部件进行专项检测。而当电梯进入十年以上的“老龄阶段”,金属疲劳、材料老化等问题逐渐显现,曳引轮槽的磨损速度明显加快。此时若仍缺乏系统性的检测机制,潜在风险将大大增加。

事实上,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早已对电梯的定期检验提出了明确要求。《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中指出,电梯使用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维保单位进行定期维护,并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开展年度检验。其中,曳引轮的状态评估是检验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物业管理方出于成本考虑,仅满足于完成基础维保任务,未能主动安排针对曳引轮槽的专业测量与分析,导致隐患长期潜伏。

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检测曳引轮槽的磨损情况?首先,应采用专用的轮槽测量工具,如轮槽规或激光轮廓扫描仪,对每个槽的V型角度、底部半径及深度进行精确比对。正常情况下,轮槽的夹角通常为30°或35°,底部半径需与钢丝绳直径匹配。一旦发现槽底变宽、槽形变形或出现不均匀磨损(如单侧偏磨),即表明曳引轮已存在结构性损伤,必须及时处理。

其次,检测频率也应根据电梯的实际使用强度动态调整。对于日均运行超过1000次的高层住宅或商业楼宇电梯,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轮槽专项检测;而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普通住宅电梯,至少应在年度大修时纳入检测范围。此外,一旦发现钢丝绳异常磨损、电梯启动/制动时有明显滑移感,或平层精度持续下降,都应立即组织对曳引轮的全面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检测结果显示磨损尚在允许范围内,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曳引轮材质多为铸铁或球墨铸铁,长期受交变应力作用易产生微裂纹,这些缺陷在常规目视检查中难以察觉,却可能在某一时刻突然扩展,造成轮体断裂等严重事故。因此,结合无损检测技术(如磁粉探伤或超声波检测)对曳引轮本体进行健康评估,也是延长电梯安全寿命的重要手段。

从管理层面来看,电梯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制度,详细记录每次维保和检测的数据,尤其是曳引轮槽的磨损趋势图。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预判更换周期,避免突发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同时,鼓励引入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电梯运行参数,辅助判断曳引系统的健康状态,实现由“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总而言之,电梯运行十年后,曳引轮槽的磨损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是机械损耗的自然结果,更是检验维保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的一面镜子。唯有坚持定期专业检测,落实精细化管理,才能确保电梯在“老龄化”阶段依然安全可靠地服务于公众。每一部平稳运行的电梯背后,都是对细节的关注与责任的坚守。让我们共同重视这一“看不见”的关键环节,为城市出行筑起更加坚实的安全屏障。

18176983777 CONTACT US

公司: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玉林市玉容路茂林段南侧二幢10号二楼

Q Q:127056320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桂ICP备2025063860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17698377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