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核心设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电梯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使用频率的持续上升,如何确保电梯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成为物业管理、维保单位乃至监管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而在众多安全检测环节中,确认安全回路是否正常,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步骤之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个常常被忽视但极为重要的问题浮出水面:您是否真正测量了安全回路中的电压?
安全回路,顾名思义,是电梯控制系统中用于保障乘客和设备安全的一系列电气保护开关的串联电路。它通常包括限速器开关、安全钳开关、缓冲器开关、上下极限开关、门锁触点等多个关键部件。当任何一个安全装置被触发时,安全回路应立即断开,切断主控电源,使电梯停止运行,防止事故发生。因此,安全回路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了电梯能否在异常情况下及时响应并采取保护措施。
在日常维护与故障排查过程中,技术人员常通过“通断测试”来判断安全回路是否导通。具体做法是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或蜂鸣档,逐段测量回路的连续性。这种方法看似简单有效,实则存在重大隐患——它只能判断线路是否物理连通,却无法确认该回路是否真正带电、是否具备逻辑功能。换句话说,即使万用表显示回路导通,也不能排除回路中存在虚电压、反向供电或控制电源缺失等潜在风险。
举个典型例子:某次电梯检修后,技术人员使用通断法确认安全回路正常,电梯恢复运行。然而不久后,电梯在运行中突然急停,造成乘客被困。事后排查发现,安全回路虽然物理上是通的,但由于控制变压器输出异常,导致整个安全回路无工作电压。也就是说,尽管线路没有断,但因为没有电压,继电器无法吸合,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收不到“安全回路闭合”的信号,系统判定为故障而紧急制动。这种情况下,仅靠通断测试根本无法发现问题。
因此,测量电压应当成为确认安全回路状态的必要步骤。正确的做法是: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数字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通常为AC 250V档位),分别测量安全回路输入端与输出端对地或对零线的电压值。正常情况下,当所有安全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时,安全回路两端应有稳定的控制电压(常见为AC 110V或AC 220V,视设计而定)。若某一节点无电压,则说明上游存在断电、保险熔断、接触不良或电源模块故障等问题。
此外,还需注意电压测量的时机。许多维保人员习惯在电梯断电状态下进行检查,这显然无法获取真实的电压读数。正确流程应是在电梯处于待机或准备运行状态时,在确保防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带电测量。同时,应避免误触高压部位,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电气作业安全规程。
更进一步讲,随着智能化电梯系统的普及,部分高端电梯已配备安全回路监测模块,能够实时反馈回路电压与电流状态,并通过远程监控平台预警异常。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场人工检测可以被完全替代。自动化系统可能因传感器失灵、通信中断等原因出现误报或漏报,因此定期的人工电压测量仍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一道防线”。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相关标准如《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明确要求:“电气安全装置应能直接切断向驱动主机供电的接触器或继电器的供电电路”,并强调“安全电路的动作应可靠且可验证”。这意味着,仅仅依赖目视检查或通断测试,已不符合规范要求。只有通过实际电压测量,才能真正验证安全回路是否具备应有的电气功能。
综上所述,在电梯维保工作中,“确认安全回路”绝不能停留在“线路通不通”的初级层面。测量电压不仅是技术上的必要手段,更是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的体现。每一次精准的电压读数,都是对乘客安全的一份承诺。我们呼吁所有电梯维保人员转变观念,将电压测量纳入常规检查流程,杜绝侥幸心理,真正做到“眼见为实,数据说话”。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部电梯在升降之间,承载起真正的安心与信赖。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