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菱王电梯-维保方不提:因为检查维护它需要额外工作量
2025-09-17

在广西的许多城市中,电梯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住宅小区、商业楼宇还是医院学校,电梯的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使用“广西菱王电梯”的区域,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正在悄然蔓延——维保方在日常检查与维护过程中,往往对某些关键项目避而不谈,甚至刻意回避。究其原因,并非技术无法实现,也非设备本身无问题,而是因为“检查和维护这些项目需要额外的工作量”。

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电梯维保行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电梯维保单位必须定期对电梯的各个部件进行系统性检查,包括制动系统、限速器、安全钳、门锁装置、钢丝绳、控制系统等。每一项都关乎电梯是否能够安全运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维保人员为了节省时间、降低人力成本,往往只完成“规定动作”中的表面工作,如简单清洁、润滑导轨、记录运行次数等,而对于需要拆解、测试或深入排查的项目,则能省则省。

以广西某市一老旧小区为例,该小区使用的正是广西菱王品牌的电梯。居民多次反映电梯存在异响、停层不准、开关门延迟等问题,但每次维保人员到场后,仅用不到十分钟完成所谓“例行检查”,便在维保记录上签字确认“运行正常”。直到一次电梯突然在三楼与四楼之间卡住,导致两名老人被困近四十分钟,才引起物业和监管部门的重视。事后调查发现,电梯的限速器长期未校验,制动器存在严重磨损,控制柜内线路老化且积尘严重——这些问题在过去的维保记录中竟无一提及。

当被追问为何未上报隐患时,一名维保人员私下坦言:“不是不知道有问题,而是查出来也没用。换零件要报备、走流程,还要业主集资,太麻烦。而且公司考核只看是否按时打卡维保,不看查出了多少问题。如果每次都说这儿坏了那儿要修,客户嫌烦,领导嫌你事儿多,还不如‘一切正常’四个字来得省心。”

这番话道出了行业内的普遍心态:维保工作的质量评估机制存在严重偏差。目前大多数物业公司与维保单位签订合同时,往往以“低价中标”为原则,导致维保费用被压至极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维保公司只能通过压缩人力成本、减少实际作业时间来维持利润。而“额外工作量”意味着更高的支出和更长的工时,自然成为被规避的对象。

更值得警惕的是,广西菱王作为本土电梯品牌,近年来在区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尤其在保障房、安置房项目中广泛应用。其产品本身虽具备基本安全标准,但在后期运维中若缺乏有效监管,安全隐患极易积累。而维保方的“选择性维护”,无疑加剧了这一风险。他们并非不具备检测能力,现代电梯大多配备远程监控系统,可通过数据读取提前预警故障。但很多维保单位并未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依旧停留在“看、听、摸”的原始阶段,对于需要调取日志、分析运行曲线、进行负载测试等深度维护工作,则视之为“额外负担”。

此外,监管层面的乏力也是问题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虽然市场监管部门会不定期抽查电梯维保情况,但检查频率有限,且多依赖书面记录而非现场实测。一些维保单位甚至形成“台账造假”的默契:实际未做的项目在表格中照常勾选,签字代签、日期倒填屡见不鲜。只要不出事故,便无人深究。

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必须从制度设计上着手。首先,应提高维保服务的采购标准,杜绝“唯低价是取”的招标模式,鼓励优质优价。其次,建立维保过程可追溯机制,推广电子化维保记录,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维保动作的实时上传与后台核验。再者,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事故,不仅要追责使用单位,更要倒查维保单位是否存在瞒报、漏检行为。

电梯安全无小事。每一次看似“省下的几分钟”,都可能埋下致命隐患。广西菱王电梯的问题,本质上不是品牌问题,而是整个维保生态的失衡。只有让“该做的检查必须做”成为行业底线,让“逃避额外工作量”付出沉重代价,才能真正守护住人们“上上下下”的安全通道。

18176983777 CONTACT US

公司: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玉林市玉容路茂林段南侧二幢10号二楼

Q Q:127056320

Copyright © 2002-2025 广西鑫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桂ICP备2025063860号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17698377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